為何“天河一號”所占據的超算冠軍會被日本計算機奪走?超算冠軍易主又說明了什么?本報記者采訪了中科院計算所常務副所長孫凝暉研究員。
不能只看冠軍一個指標
國際TOP500組織做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其實就是計算機速度的比賽,每年有兩次,6月在德國,11月在美國。TOP500的排名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計算機水平。但判斷一個國家的整體計算機實力,不能只看冠軍一個指標,還要看其他“選手”的排名情況。同時,還要看這個國家在TOP500的歷史排名情況。
日本超級計算機“京”此次奪冠并不奇怪。在歷史上該國超算水平就很強,從2002年6月至2004年,日本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就曾連續5次奪得TOP500桂冠。但自2004年以后,日本就與冠軍無緣。所以他們一直在做這方面努力,這次奪冠可以視作其奮力追趕的結果。
從TOP500最新排名看,美國還是難以撼動的老大。從擁有超級計算機數量的角度來說,美國擁有的500強超級計算機最多,這次共有256臺超算進入500強。從廠商看,IBM仍是制造全球500強超算最多的廠商,約有42%的超算由它研發、制造。
我國超算應用仍有差距
我國的超算技術應該說是后來居上,近幾年趕得非?。在2010年11月的TOP500排名中,國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一號”和中科院計算所研制的“星云”分別位居第一、第三。在這次排名中,雖然“天河一號”和“星云”的排名分別較上次下降了一位,但進入TOP500排名的超算總量卻由上次的41臺增加到62臺,半年內增加了21臺。因此,沒有理由因為這次“冠軍旁落”就驚慌失措。
但我們也應看到差距。從制造水平看,我國不比日本差,但應用不僅比美國差很多,也落后于日本、歐洲。超算的最大特點就是“算得快”,研制超算不是為了排名,更不是為了當擺設,而是要應用。與制造、擁有多少臺超算相比,應用超算進行研究取得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更為重要。
近年來,我們在超算應用上取得一些進展,但與超算應發揮的作用相比還很不理想。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入嚴重不足。許多政府部門和企業更重視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