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MBA了么”這樣重復的問題讓剛參加大學同學10周年聚會的張先生很受傷,“原先學生時代的摯友,現今聚會上都在談論MBA,大學聚會儼然都成為了MBA研討會,感覺自己好像落伍了”張先生向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培訓中心的工作人員抱怨道。
看似一個無奈的情境卻是現今大多數企業管理者所面臨的窘境,在中國,MBA教育走過了近25個年頭,在1991年9所高等院校正式開辦MBA課 程后,至2014年已有數百所MBA招生院校,共錄取了近萬計的MBA學生,中國MBA教育正穩健的發展壯大,念MBA成為一種自我人力資源投資的時尚選 擇。
然而多數國內企業和管理者對MBA卻有著的盲目“崇拜”,把MBA等同于“高薪、高能力”,進而催生出MBA培訓行業的蓬勃發展,但是師資、平 臺資源的良莠不齊,造成MBA培訓行業的混亂,為了深入了解行業,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培訓中心對數萬計學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現今國內的在職MBA教育面 臨“三大病灶”。
一、 MBA品牌過度市場化
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上處于好景,企業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特別是來自著名大學的商學院畢業生,于是MBA學位形成供不應求的現 象。由于學生對MBA趨之若鶩,世界各地知名與不知名的院校,紛紛設立了MBA課程,近年來,在中國MBA課程更是數不勝數,以致于出現了泛濫的情況。
市場化帶來大量資金和機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整個MBA市場秩序,為了搶奪生源,各個培訓機構招生手段頻出怪招、各種招生廣告讓學員 難辨真偽,然而限于師資、圖書設備以及學生本身的學術根基薄弱等因素,某些院校的MBA課程,素質上確實有問題,一度造成招生市場過度飽和,損害MBA教 育的質量和聲譽。
二、 師資水平令人堪憂
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職MBA作為企業管理人才的高端再教育平臺,其對于名師、名校的需求,遠遠大于其他。
然而我國MBA教學中存在著自身的不成熟。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培訓中心對同行業的師資水平調查中發現:我國MBA教育的師資不能和國外比,大部分教師沒有從商經歷,一部分是從大學的商學院、經濟系轉行,有的剛剛MBA畢業就走上講臺。
畢竟名校高水準的教授人員有限,市場上許多小的培訓機構因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脈邀請到各個行業的專家,就招來一些沒經驗的年輕人濫竽充數,這樣就造成MBA行業師資水平下滑。
三、 MBA面臨“低齡化危機”
近些年來,隨著企業對適應市場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增多,作為潛在管理人員的MBA學員的薪水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社會上流傳的“MBA=高 薪”的錯誤導向讓許多青年人不顧自己學歷、知識結構、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盲目地報考MBA,與此同時,低齡化正在成為MBA教育面臨的一個發展趨勢。報 考MBA的人員逐年增多,而且平均年齡越來越小,其中28歲以下的年輕人有很多。
事實上,MBA低齡化現象早已引起專家的注意,很多專家認為,年輕的MBA學員實際管理經驗不足,這使MBA“優秀的管理潛質是唯一的入學標準”的原則形同虛設。
“另一方面,這種人多了之后,會影響MBA的教學質量。MBA教學是互動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這些學生很難與老師交流,這樣會影響學習效果。如果說國內有些大學MBA不盡如人意,也許生源質量是很重要的原因!鄙钲谇迦A大學研究院培訓中心教授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