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國際高中花錢就能上
有些家長認為國際高中是花錢就能上的“貴族學!,或將其作為孩子落榜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這是不對的。事實是國際教育給了學生更多時間和機會去糾正自己,重新恢復學習的信心,因此很多應試教育未勝出的學生在國際教育中獲得成功。但教育和課程體系、管理、大文化、有針對性地幫助,以及學生實力分不開。
誤區2:全英文授課或全外教
很多家長認為國際課程就應該是全英文授課,教師也最好都是洋面孔。但多年的國際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入學起就接受全英文授課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在第一年強化英語(課程),從雙語授課逐步向全英文授課過渡,在這個過程中,還將逐步滲透西方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搭配上也是中外結合效果更好,尤其是綜合素質好的海歸教師,既了解中國學生的學習特點,又經歷了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熏陶,很受歡迎。
誤區3:國際高中不要求成績
有些家長認為學習不好也能上國際高中繼而上世界名校。其實在國際教育體系中,國際高中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課程,考核的方式更靈活,如:演講、報告、合作完成項目等,考核的標準并非統一的標準答案。學生到國外讀大學后,會面對更寬松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會更高。國際高中給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孩子能有更多時間鍛煉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擇校建議:先明確孩子是否有出國意愿
目前國內開辦國際課程項目的學校繁多,開設項目也有區別。而且,除上國際高中或學校的國際課程項目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出國途徑,即就讀普通中學,課余參加機構的SAT、托福(課程)等培訓,高中畢業時申請出國。面對如此眾多的選擇,家長在慶幸的同時,也對哪種方式才是適合孩子的正確選擇倍感苦惱。此外,在實際中,也存在不少由家長越俎代庖,強迫孩子選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