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著比利時西弗蘭德科技大學教授Johan Dhaenen,該校6名金發碧眼的學生走進了浙江杭州大成岳家灣實驗學校,以上一天課的形式,與學校六、七、八年級的學生來次“穿越”大洋彼岸的談話,感受不一樣的中西方教育特色。
浙江省與比利時西弗蘭德省是友好省份,簽有科技教育合作協議,去年,比利時西弗蘭德省政府及教育代表團來浙江時,就曾經專程到大成岳家灣實驗學校會談了“實習生交流項目”,當日來此校的便是首批6名學生,包含語言、生物、心理、數學等專業。
22歲的比利時小伙ArnoNoe也在其中,這對于今年6月畢業走上比利時某中學講堂的他來說,今天在中國的課堂上揮舞教鞭,無疑是今年對自己最好的畢業禮,而他卻將今天的中國行認為是“取經”中國教育。
ArnoNoe的專業方向是語言教師,盡管從大一開始就從事過教學實習工作,但當他真正走上中國的講堂時,面對約40個學生齊刷刷的眼睛,這個還長有青春痘的小伙子,還是抹了抹汗,聳了聳肩。
“你在家會燒飯嗎?”為了更好接近學生,ArnoNoe在學生圍成一圈的討論組里,一開口就用英語問出這樣的問題。
“不會啊,我每天都吃KFC!卑四昙壍膹垏[康回答道,還特意強調自己愛吃西方快餐。旁邊的同學接著說,“我還喜歡吃清明團子!鳖H為中國氣息的“清明團子”一詞,非但沒有難為到ArnoNoe,他反而饒有興趣地讓學生解釋團子里的餡料。
在接下來的心理課上,ArnoNoe和比利時的實習老師們推出比利時式的心理教學法:PPT中放出圖形,讓學生用10秒鐘來記住圖形,接著照模樣畫下來的游戲,一時教室氣氛隨之熱烈高漲。
走下講堂的ArnoNoe告訴記者,今天在中國的教學中有了自己的感悟,“相比于比利時,中國課堂里的學生特別多,讓我覺得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我更明白怎樣去把握課堂,讓它變得更為有趣,并從生活中舉例引出感興趣的話題,讓交流更順暢!
相比于比利時的學生,他覺得中國的學生很乖,“說聲‘噓’,大家就安靜下來,真的很有紀律性!
在教育方式方面,有說法國外課堂倡導小組討論以開闊思維,中國注重應試教育,唯高分是從的應試論曾被人詬病。
ArnoNoe卻不這樣看待,反而“取經”起中國的教育方式,他認為,考試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必要性,中國考試存在一定的過分注重成績現狀,若能將中國和國外的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最完美了!拔医裉炀褪莵磉@樣的學習!
比利時西弗蘭德科技大學教授Johan Dhaenen認為,中國12歲左右的學生還能在一起上同樣的課,但在比利時,這個年紀的學生就需要思考選擇專業和課程的問題了,“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是更適合上課,不適合分專業,這一點要向中國學習!
看完比利時式的心理教學,杭州市大成岳家灣實驗學校校長曹紡平認為,比利時的老師跟一般國內老師相比,他們更注重科學判斷,而中國很多教師多偏向于主觀判斷,比利時老師通過學生對圖形的掌握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值得學習。